攻略

40金9银7铜!他们因为热爱而坚持,上海学子闪耀大学生运动会

  • 来源:百度新闻
  • 时间:2023-08-13 01:45:45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龚洁芸

8月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式闭幕。12天的日日夜夜里,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青年运动员。他们开展体育竞技,也因此相聚相知。在这场盛会中,中国代表团总计获得了103金40银35铜,创造了参加大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40金9银7铜,在这场属于年轻人的“青春之约”中,上海学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们中,有中国体坛的闪耀新星,也有大学校园里的普通学生。在大运会的赛场,他们因为选择而登场,因为热爱而坚持,也因为理想而努力。


(资料图片)

战绩骄人屡创新纪录

大运会中国代表团中,共有来自上海14个单位的83名师生,包括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沪上9所高校的61名运动员。

上海学子在大运会上斩获40金9银7铜,分别来自于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射箭、射击、跳水、击剑、水球、体操和赛艇13个项目。

每一块奖牌都沉甸甸,含金量十足:游泳赛场,上海运动员有7个项目的成绩打破了赛会纪录。刚刚在游泳世锦赛上大放异彩的同济大学学生覃海洋继续着自己的精彩表现,以5金6破赛会纪录的成绩成为大运会赛场上的焦点;在乒乓球赛场乒乓球项目,上海学子包揽全部7枚金牌,用实力在世界赛场上继续将国球发扬光大。这其中,上海体育大学的钱天一在本届比赛中收获女团、混双、女双和女单金牌,加冕本届大运会“四冠王”,实现了金牌大满贯。

学术大会分享经验

成都,不仅是大学生运动员的舞台,也是世界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交流平台。

大运会期间,同期还举办了fisu(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世界学术大会,这是国际大体联的惯例,迄今已成功举办28届,有63年的历史。fisu世界学术大会成为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之间难得的交流机会。

在fisu这场最高级别教育活动中,上海体育大学作为代表之一,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体育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和育人成果,赢得世界瞩目。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国际院长、美国运动医学会及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前主席barbara e. ainsworth教授,围绕体育和公共卫生学科交叉创新和“运动促进公共健康”主题,在大会上作“步行对健康和长寿作用影响的科学机理”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体育大学运动与脑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及名誉主任苏国辉教授,围绕体育和脑科学前沿科技交叉融合创新主题,在大会上作“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神经基础”主旨报告。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教授、美国运动科学院(nak)院士刘宇教授,围绕体育科技创新服务体育强国建设主题,作“神经力学增强技术及其在北京冬奥会中的应用”特邀专家报告,介绍了上海体育大学在科技助力冬奥上取得的创新成果。

此外,上海体育大学9位青年学生入选大会专题口头报告,分享在健康与生命基础、健康与生命关怀、健康与生命运动、科技与体育理念、科技与体育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有多位学生入选墙报交流。

体教融合让更多学生成就梦想

7月30日,成都大运会射箭赛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杜美余和队友王世坤、陈岩松战胜法国队摘得射箭比赛男子复合弓团体赛金牌。除了成绩之外,更让人振奋的是背后的故事:杜美余并不是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的高水平运动员,从13岁开始在业余射箭俱乐部学习射箭的他,因为热爱射箭而把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了下来。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后,他又成为学校射箭协会会长,在学校推广射箭这项运动。普通学生站上大运会赛场,正是上海高校体教融合硕果累累的一个缩影。

同样地,在赛艇赛场,来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两位学生高煜炜和金瀚枫,代表中国队出战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的b组决赛,最终获得第八名。和杜美余一样,她们并不专业,但热爱体育。进入大学后才第一次接触赛艇,并且为之努力,这是坚持和拼搏给予青春的馈赠,这也是越来越多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轨迹。

在田径赛场,上海大学的宋佳媛一举夺魁。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她有两位“师父”:一位是著名的铅球运动员隋新梅,一位就是上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曾朝恭。专业队和大学里两位最亲的教练,让她可以边努力学习,边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上海体教融合的又一体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运动员,正成长为更全面、更专业的人才。

让更多运动员从普通学生中脱颖而出,让更多优秀运动员茁壮成长,上海的大学和老师,正深耕在上海体教融合的这片沃土上。

编辑:邓允

上观号作者:上海教育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旅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