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2023京津冀蓝皮书:强化京津冀技术创新合作 推进科技成果就近落地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时间:2023-08-23 19:24:46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的第九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基础阶段进入关键阶段,要解决新阶段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其中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日前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后简称“《报告》”)指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助于强化京津冀三地间的技术创新合作,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带动人才、技术、资本及信息等创新要素向周边地区辐射,提升区域整体科技水平。

同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够助力津冀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将京津冀打造成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相关资料图)

《报告》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该系列每年一发,今年发布的是第12本京津冀发展年度报告。

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

《报告》认为,作为“五子”联动中的“两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辅相成,能够形成正向叠加效应。

一方面,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以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另一方面,当前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距突出,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度较低,上下游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不仅如此,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也对城市生活品质、区域宜居宜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生态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报告》指出,北京创新平台作用日益彰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带动区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也持续高水平发展,全球科技影响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报告》研究发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以下问题:企业创新水平整体不高,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强化;基础研究投入仍相对不足,研发实力有待增强;产学研合作有待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亟待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创新优势,科技创新产业化水平不高;津冀产业化资源支撑不足,制约北京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和产业化。

《报告》指出,京津冀三地创新梯度悬殊、“核心-外围”特征明显且城市群各城市间的创新交流与合作有待加强、北京创新资源服务津冀的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基于此,《报告》建议,多措并举、协同合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创新资源与科研成果开放共享,带动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提升科技成果对接效率,促进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落地转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能力建设,助力津冀产业优化升级。

建立创新人才合作共享机制

《报告》指出,要多措并举,协同合作,带动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培育和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不仅如此,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报告》强调,要强化企业主导研发模式,完善市场主导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拓展政府课题资助体系的选题范围,设置企业科技发展专项课题,推动应用型课题从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更好地赋能企业发展。

除此之外,《报告》明确,要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改革科研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工资薪酬制度等,为研发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集聚和发展各类风险资本,培育风险资本市场,为社会大众的创新创业梦想提供“种子资金”和“天使资本”。

要带动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报告》还强调,要建立创新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缓解津冀高端人才缺乏难题。包括鼓励和引导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和选拔技术人才,鼓励校内任职人员在协同创新共同体相关平台兼职等。

还要加快三地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如持续推进北京的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面向津冀两地开放共用共享,提高科技创新合作便利化水平。另外,还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统筹利用京津冀三地科技、专项资金与产业基金,聚焦重点项目、重大平台,支持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推进京津冀科技成果就近落地转化

《报告》提出,要推进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就近落地,加强区域科技成果协同转化。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的就近转化机制,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

《报告》建议,首先要出台京津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条例,完善三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其次是完善三地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开案例库;最后,建立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区域“科博会”,畅通三地科技要素流通渠道。

另一方面,要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的各自优势,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形成“北方优势”。首先,鼓励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津冀产业实际需求,针对重点领域的科技集群,在津冀地区建立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科技中试中心”;其次,鼓励三地对当前国家重大需求、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课题和项目采取合理分工与联合攻关,通过共同研发形成北方的“比较优势”;最后,建立科技人才共享机制,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定期开展线上“星期日工程师”,形成三地人才交流的有效互动机制。

除此之外,《报告》提出,要建设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区块链+众包+众筹”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消除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不对称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旅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