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略
近日,在流长镇龙泉村下寨组“南山北水·又见乌江”项目建设现场,挖机挥臂平场,工人砌砖刷墙,到处一片火热的施工景象。
“一期建设进度接近60%。”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息烽区域负责人李欣阳说,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根据息烽南、北部资源特色,拟打造“又见南山”(南部)和“又见乌江”(北部)两个品牌,通过以盘活闲置农房财产权、闲置宅基地使用权为主,用活宅基地资格权、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不动产权为辅的“两主两辅”模式,激活农村“房、地”沉睡资产,着力打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做好“房+地”大文章。
(相关资料图)
“又见乌江(北部)”作为“南山北水”品牌之一,分三期建设,主要分为商业配套,乡舍改造等,其中一期从3月17日开建,初步预计在4月10日完工。二期乡舍改造和农村合作建房项目是长期建设项目。根据工作计划,9月底将完成50栋乡舍改造。
近年来,流长镇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创新开展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合作共赢的模式,全力用活宅基地资格权和盘活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并推出了“社会投资方+农户+平台公司+村集体”的“622+1”利益联结机制。
李欣阳介绍,流长镇龙泉村下寨组的“622+1”模式是指“社会投资方占60%、农户占20%、平台公司占20%,其中,平台公司收入的10%归村集体。在整个过程中,村集体和村民几乎是资金“零”投入就能实现收益。
“闲置农房将通过标准化改造、市场化运作,盘活成为民宿(客栈)、农家乐、餐饮等新业态。”龙泉村支书陆远军介绍,整个项目中下寨组涉及农户25户,预计盘活农村闲置房屋20栋。在工程实施中,村民能通过务工等方式增收。待改造升级后,村民能参与公司举行的培训参与服务和管理,实现长久就业。依托当地特有的气候优势,将来村民还能抢抓避暑季节,开农家乐,让闲置房屋变增收“活水”。
在施工现场,同工人一起忙不停的还有龙泉村村民刘大平。今年51岁的刘大平说,自己曾是一名装修师傅,先后辗转湖北、四川等地务工。今年赶上了村里开发的契机,自己便回村将祖上流传了300多年的老屋拿出进行改造,同时还在屋子旁边顺势装修了农家乐,“客人来了,还可以坐在葡萄架下用餐。”告别他乡打工生活,即将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刘大平无比激动。
“依托市场正向激励,进一步释放农村农业、文化、旅游集成发展的活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流长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长唐云飞说,流长镇抢抓改革机遇、用活改革政策,引进经营主体,盘活闲置资源,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改造房屋外立面、内部结构等方式,以及在完善提升村里水、电、路、讯等基础上,先后在流长镇龙泉村、宋家寨村等地盘活农村宅基地,让“沉睡”资产“活”起来。下一步将按照“初见息烽、红色氡泉,又见息烽、山水田园”的形象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角、更强作风、更实举措推进盘活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示范点项目建设,为奋力谱写新征程“强省会”息烽篇章注入强大活力动力。
融媒记者:李小根 通讯员:流长镇(冯黔蜀)
编辑:张莉佳
编审:王忠平
签发:文 皓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